日前,北京医鸣技术有限公司宣布,旗下产品“NuMaC心血管病患者营养管理系统”正式上线。
NuMaC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和北京医鸣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面向心血管病患者的营养管理系统。NuMaC是融合了标准化的营养风险筛查、膳食评估,以及千人千面的个体化的膳食改善建议、个性化食谱、院外膳食管理与随访,包含了针对心血管病的营养风险筛查、膳食评估和院后膳食管理等功能。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
3.3 亿。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显示,60%慢性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导致的营养不良,是在慢病防治中不容忽视的阻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有效结合有针对性的营养管理,将显著助力促进更好临床结局,提高病房周转率,降低药占比及医疗支出等。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通知中,在“提高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的目标下,对“临床营养行动”提出明确的实施要求:
“面向住院患者“需要全面开展营养筛查、评价、诊断和治疗”。逐步开展住院患者营养筛查工作,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建立以营养筛查—评价—诊断—治疗为基础的规范化临床营养治疗路径,依据营养阶梯治疗原则对营养不良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并定期对其效果开展评价。
推动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对营养相关慢性病的住院患者开展营养评价工作,实施分类指导治疗。建立从医院、社区到家庭的营养相关慢性病患者长期营养管理模式,开展营养分级治疗。”
在近期成功召开的“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分会成立大会暨2021临床营养与健康大会高峰论坛”中,与会专家也就如何有效落实“营养下临床”的策略和行动展开了研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刘刚教授分享了在院内实施“营养下临床”的几条宝贵经验:
首先促进营养科和临床科室协作的MDT模式,在营养支持下提高了临床效率,而且带动了多学科的共同发展;
其次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标准化的营养筛查与评估及膳食管理服务,并将有限的专业营养师资源用于满足最迫切的临床需求;
同时,在营养下临床的实施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和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提升和患者就医满意度,也为医院带来的收益。
本届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分会新任主委、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刘英华教授在分享“冠心病患者数字化营养评估的临床应用”中提到,既往的通用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工具对营养过剩型营养不良并不适用,而较多心血管病患者存在营养过剩型营养不良,目前针对这类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工具缺失制约了营养干预工作的实施。
为了更好落实作为心脏康复5大处方之一的营养处方在临床中的实施,促进心血管病患者康复,刘英华教授及其团队根据多年与心内科协作临床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知识体系,提炼出冠心管病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膳食评估标准化流程和知识库,并与医鸣技术紧密合作,应用大数据AI技术和医鸣的专利CHDN算法与算力,构建了第一代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膳食评估系统。
刘英华主任介绍到,应用该款评估系统开展的题为《冠心病患者电子营养自评系统效果评价》的1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已经获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研究结论显示该评估系统可以较好地反应患者的膳食摄入和营养风险情况,整体与营养师线下评估及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该文章已经在《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正式发表。
在刘英华主任团队的专业支持下,医鸣技术针对该项临床研究结果展现出来的问题,对一代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形成了国内市场上极少数的面向心血管病患者的精准营养管理系统——NuMaC心血管病患者营养管理系统。
该工具的上线应用,不仅能够积极促进“营养下临床”行动的有效落地,为患者提供更优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而且也为精准临床营养的实施提供更多的创新的思路。
NuMaC是医鸣技术在数字疗法领域探索旅程中迈出的第一步。通过多年在医疗和大数据领域的深耕和积淀,医鸣技术致力于研发并为临床提供多形态的数字疗法产品,用以推进慢病患者长期治疗和自我管理的有效性,真正帮助患者获得更佳临床结局。